“中国制造”将不再享受欧盟普惠制 出口企业面临挑战
2014-12-22

成本上升显然已经成了中国外贸“新常态”之一。来自深圳市检验检疫局的消息,据欧洲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普惠制规例,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将被排除出受惠国行列,届时,中国出口欧盟产品关税或将大幅增加。 
  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当受惠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较强竞争力时,其优惠资格即取消。据悉,中国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的平均关税减免幅度在6%左右。 
  目前,约40个国家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其中欧盟国家是主要成员。以深圳为例,2014年前11个月,深圳检验检疫局签发出口欧盟产品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约20万份,占该局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总量的60.6%,货值达61亿美元,企业因此获关税减免约3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取消中国出口产品普惠制的同时,继续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秘鲁、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一些产品实施普惠制待遇,如从2014年1月1日起,包括鞋帽类在内的越南多种商品就被欧盟赋予了这种普惠关税优惠。 
  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不断削减对中国的普惠制待遇产品,对处于严峻形势中的外贸企业是雪上加霜。因此,一些企业则利用差异化普惠制政策进行产业及投资转移。公开报道显示,国内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将生产基地迁往东南亚,申洲柬埔寨分公司规模目前已达8000多人;国内纺织行业巨头百隆东方公司也已在越南开设分公司,总投资达2.5亿美元。 
  广东比帆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发安则较为乐观,他认为,订单“东南飞”集中在低端产品,但越南等国家尚不具备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出货速度、产品质量均赶不上“中国制造”,企业可在产品结构上向中高端方向做出调整,拓展利润空间。 
  目前中国在劳动力综合素质、产业集群和配套能力等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宇君表示,低端出口制造在中国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这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趋势,中国吸引外资正从“低成本”优势转变为产业链齐备、人才集聚、市场巨大等要素的综合优势。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已先后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把中国、厄瓜多尔、马尔代夫和泰国归类为高收入或中高等收入国家。2013年12月31日,欧盟《官方公报》刊登欧洲委员会第1421/2013号规例,修订了欧盟的普惠制规例。在其生效一年后,中国内地、厄瓜多尔、马尔代夫和泰国将被剔出受惠国行列。由此,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产品将不再享受普惠制优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