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业未来十大趋势
2012-12-27
趋势一:“绿色轮胎”实现产业化
节能、环保、低碳,正日益成为国内外轮胎产业广泛关注的主题。国内轮胎企业已达成共识,要从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具体目标是:约半数子午胎生产企业有能力生产“绿色轮胎”,四分之一企业的“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产量。
趋势二:中国将出台轮胎“标签法”
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均已实施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巴西的轮胎标签法规也在酝酿中。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制定的“绿色轮胎产业化方案和绿色轮胎自律标准”,将于明年年初出台,该协会负责人透漏,国家工信部给中橡协设立了课题,要做“绿色轮胎”产业化研究,自律标准只是第一步,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形成轮胎“标签法”,与国际接轨。
趋势三:轮胎工厂青睐高自动化
同其他制造业一样,轮胎制造业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现在部分轮胎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有些流程甚至完全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然而,也有部分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仍然较低。设备制造企业VIM董事长沃特曼日前表示,轮胎生产需要更高的自动化,要把操作工对最后产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轮胎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自动化,从而提升制造水平。
趋势四:本土企业并购速度加快
近年来的兼并重组案例,大多是本土企业被跨国公司收购或控股,而国内企业间并购的案例鲜有发生。今年7月10日,赛轮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收购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山东金宇实业有限公司49%的股权。赛轮此举,开国内轮胎企业并购先例,未来形势或将有所改观。业内人士分析称,低端产能过剩已严重困扰国内轮胎业,企业间兼并重组迫在眉睫。
趋势五:轮胎制造商公开零售价
有别于汽车厂商给出指导价,轮胎制造商一直不愿意公开轮胎的销售价格,这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价格区间很不利。最近,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普利司通北美公司近日在普利司通及费尔斯通网页上,开始公开其建议零售价。米其林承诺,为满足客户期望,将于2012年底全部公开在美国销售的乘用车及轻卡胎的建议零售价。德国大陆北美公司表示,该公司正在就此进行评估。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会有更多的轮胎制造商选择公开零售价。
趋势六:国内企业布局产胶国
美国轮胎“特保案”已经结束,但今年以来,针对中国轮胎行业的贸易摩擦案件越来越频繁。为回避贸易壁垒,同时贴近原材料产地,赛轮股份、杭州中策、玲珑轮胎等企业先后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工厂。对轮胎企业而言,东南亚作为最大的橡胶原料生产基地,为企业转移生产提供了独特的地理和价格优势,正日益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战略性转移”的目标地区。
趋势七:从价格战到品牌战的转型
中国的轮胎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竞争能力不强,尤其是生产技术和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促销和变相降价,成为长久以来国内企业惯用的市场开拓手段。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价格战对自身和整个行业都不利,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靠品牌去参与市场竞争。一些企业老总呼吁,提升品牌知名度,放弃价格战,才是中国轮胎企业应走的道路。据介绍,行业价格战在今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预计明年将会继续保持这个良好势头。
趋势八:替换胎将成国内市场主流
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占中国汽车总保有量的80%以上,此保有量也是决定替换胎总需求量的决定性因素。从世界范围上看,2011年,亚洲乘用车和轻卡替换胎比例仅为56%,远小于欧美的79%,而在保有量较小的重卡方面,亚洲替换胎比例与欧美相近,分别为78%和76%。总体而言,在欧美发达国家,替换胎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将为替换胎需求空间带来有力支持,因此替换胎市场正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未来有可能成为轮胎的主流市场。
趋势九:轮胎市场趋向全球化
如今,国内的轮胎市场竞争变得极为激烈。一方面,中国的轮胎产品大量出口至欧洲、美国、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轮胎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并通过技术和资本优势占领更多市场。这使得全球化的供应和生产,成为轮胎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据分析,全球化的生产管理,已经将轮胎业的整个供应链变得更加国际化,同时,外资企业的加入,大大提高了中国轮胎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趋势十:国内冬季胎市场升温
美国、欧洲等很多国家明确规定,汽车在冬季必须更换冬季轮胎,但在中国并没有相关的法规强制要求。国内汽车出厂时的原装轮胎基本上是四季轮胎,车主另行更换冬季轮胎需要花钱,种种因素,导致国内冬季轮胎的日子“不好过”。这种现状或将有所改观,日前有轮胎企业宣称,其全球SUV冬季胎占比已达34%。据预计,未来中国增长最快的将是冬季轮胎市场,尤其是中国民众的汽车养护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国内冬季轮胎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