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而言,经济稳定不仅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细览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11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成绩单可见,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大格局没有变,主要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制造业投资增速从4月份以来持续回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前11个月进出口额已超去年全年。
但与此同时,部分指标如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回落,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如何看待这种回落?这其中固然有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所承受的阵痛,同时,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支持者,中国经济运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整个世界经济大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全球股市震荡、油价波动、贸易增速放缓、投资增速下降……在地缘冲突、保护主义、结构失衡、债务高企等“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叠加交织作用下,世界经济警钟长鸣。
部分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倾向加剧,导致世界经济上行预期持续减弱、不确定性风险日益升高。世贸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0月中旬~2018年10月中旬,世贸组织成员共实施了137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新增约11项贸易限制措施;各成员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所覆盖的贸易总额达5883亿美元,同比扩大了7倍多。
毋庸赘言,中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严峻复杂,变数、不确定性在增加。
在此关键节点,12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为中国研判经济形势、部署经济政策作出重要指引。
辩证看待,意味着既要看到经济稳的大局,也要看到稳中有变、稳中有缓,增强忧患意识;既要看到经济运行的风险挑战,也要看到并用好中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发展信心。
如何把控稳增长的大局?如何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答案要从“六个稳”中找,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实际上,今年以来党和政府围绕“六稳”已采取了大量措施。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上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强调了“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并提出六大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一关键时刻的重要讲话,对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鼓励民间投资从而实现稳预期和稳就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下一步,中国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精准预调微调,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推动消费供给升级,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我们有理由保持足够的信心——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增长空间,经济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变,经济增长速度仍居世界前列。宏观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中国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的那样,我们要继续抓住并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文章来源:贸易救济 )